即時焦點:土耳其大地震背后的人禍:建筑不達標是“致命傷”
一次7.8級大地震,一次7.5級余震,上百次4級以上余震……據土耳其災害與應急管理局數據,截至當地時間2月7日下午,2月6日凌晨開始的一系列地震,已造成該國3300余人遇難,至少兩萬人受傷。綜合敘利亞政府及反對派控制區(qū)消息,敘利亞境內的地震遇難人數也已過千。土耳其和敘利亞兩國的遇難者,累計超過5000人。美國地質調查局預計,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達到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
多位地震學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震級高并不意味著一定致命,這場悲劇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隨著“新一輪大地震發(fā)生期”可能到來,這些問題也值得全球其他地區(qū)警惕。
2月7日,土耳其的卡赫拉曼馬拉什市,一些建筑在震后成了廢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重要的是,在地震風險高、有大地震歷史記錄的地區(qū),政府和民眾要保持足夠的風險意識,做好準備?!卑拇罄麃喛仆⒋髮W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教授克里斯·埃爾德斯說。
天災
土耳其大地震因何致命?這次地震震源深度約為24公里。地震學上,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被稱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淺,地震對人類活動造成的傷害就越大。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4公里。2017年,兩場震源深度50公里左右的7.1級和8.1級地震襲擊墨西哥,造成全國性破壞和數百人死亡。
著名地震學家、南加州大學地質學教授和地震科學中心主任約翰·維達勒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7.5級左右的淺源地震,嚴重影響的范圍約為距震中50公里到100公里之內。2020年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的7.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但震中只有6個村鎮(zhèn),距離主要城市超過100公里,所以未造成嚴重傷亡。
而這一次,距離震中僅30公里的加濟安泰普市就有約210萬人口,包括數十萬敘利亞難民。同時,震中距離敘利亞西北部邊境僅50公里,那里的難民營中還有超過170萬流離失所者?!叭魏瓮惖卣?,如果襲擊的是人口密集區(qū),都是毀滅性的災難?!本S達勒說。
2月7日,土耳其地中海港口伊斯肯德倫港,部分集裝箱在強震后倒塌并發(fā)生火災。
除了震源深度淺、震中人口多,構造地質學家、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教授埃爾德斯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這次地震另一個特殊之處是,余震頻繁,震級高且范圍廣,成為救災的嚴重阻礙。
距離第一次7.8級地震才過去24小時,當地已發(fā)生上百次4級以上余震,綿延超過300公里。這包括一次7.5級余震,發(fā)生在震中東北方向95公里處,距第一次大地震發(fā)生僅9小時。
“這些余震還在繼續(xù),這表明地震導致多個斷層帶發(fā)生了顯著的運動?!卑柕滤拐f。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亦證明了這一點:大地震發(fā)生在安納托利亞板塊(約為土耳其大部分領土)的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帶上,但強烈的震動沿斷層帶向東北方向傳播了數百公里。此處是安納托利亞板塊、阿拉伯板塊和非洲板塊的交匯之處,多個斷層帶受到壓力,有可能發(fā)生較高震級的余震。
2月6日,土耳其奧斯曼尼耶省,一名10歲的孩子在10層樓的廢墟下被救出。
板塊相互擠壓的情況在白堊紀時就已形成。后來人類誕生,在這里定居,繁衍至今,形成如今8000多萬人口的土耳其。在地下,阿拉伯板塊始終不曾放棄將土耳其大陸擠向地中海。受此影響,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年年由東向西移動,北安納托利亞斷層年年由北向南位移。不論人們是否能夠感知得到,地震每天都在發(fā)生,造成每年6到10毫米的位移距離。
維達勒指出,這條斷層帶長達數百公里,按規(guī)模計算,很可能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在土耳其政府的地震災害圖中,遭受本次地震影響的地帶也一直處于最高風險區(qū),即存在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的風險。然而,這僅僅是大尺度的概率分析。預測地震的具體位置、震級和時間,仍是全球性難題。
東安納托利亞斷層開始活躍后,學界更產生了兩種截然相反的預判。一些人認為,該斷層的能量已在歷次地震中得到釋放,很難在短時間內發(fā)生更高震級的地震。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些地震是更大規(guī)模地震到來的警告信號。埃爾德斯指出,兩種觀點都是推論,都無法確認。直到這次大地震發(fā)生的前夜,專家們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人禍
“一直說這個地區(qū)會發(fā)生地震,要注意防范,但(樓房)并不總是按照防震規(guī)定施工?!蓖炼淙税⑿牛ㄖ形拿┫颉吨袊侣勚芸繁г沟馈1敬蔚卣鹬?,土耳其東部哈塔伊省房屋損毀嚴重,阿信在當地的一些客戶失去了親人。
土耳其96%的國土位于地震帶上,98%的人口生活在地震帶上,平均每1.1年遭遇一次破壞性地震。早在1999年,土耳其就建立了關于建筑防震的檢查制度,并在公共建筑建設中執(zhí)行防震設計標準。目前,該地區(qū)的抗震建筑規(guī)范要求,建筑應該能夠承受強烈地震(地面加速度為正常重力的 30% 至 40%)而不會發(fā)生完全破壞。本次7.8 級和 7.5 級地震可能引起20%到50%重力范圍內的震動,大部分建筑物應不至于倒塌。
然而,2020年埃拉澤格地震發(fā)生后,土耳其薩卡里亞應用科學大學的工程師團隊深入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帶周邊村鎮(zhèn)城市實地勘察,于2022年12月發(fā)布預印本論文。這項最新研究指出:地震中“幾乎所有傷亡都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
研究團隊觀察到,在土耳其東部農村,因為成本低廉、可以就地取材,用土坯、石塊等砌成的簡單磚石結構建筑占據主流,在地震中不堪一擊。在城市中,許多建筑物使用的混凝土質量事實上未達到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標準,因為“幾乎都是在建筑工地用傳統(tǒng)方法手工生產而成”。
另一項由中東技術大學于2021年發(fā)布的研究顯示,在加濟安泰普的11萬棟建筑中,只有11%的建筑完全符合建筑規(guī)范,多達38%的建筑不符合抗震建筑規(guī)范,許多5至8層的公寓樓通常在沒有正式批準的情況下建造。
本應最堅固的醫(y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在地震時也面臨危險。前述薩卡里亞應用科學大學論文指出,雖然此前已有多輪調查表明,城市公共建筑普遍使用的抗震結構設計,在實際施工中存在混凝土強度差、鋼筋無肋(帶肋可以增加鋼筋和水泥的結合能力)、細節(jié)不達標等問題,但至今未有顯著改觀。據土耳其衛(wèi)生部消息,本次大地震中,伊斯肯德倫省立醫(yī)院已經倒塌。
土耳其上一次發(fā)生7級以上地震,是在1999年。8月和11月連續(xù)兩次大地震不僅造成超過兩萬人遇難,更暴露出新建建筑多不符合抗震標準的監(jiān)管漏洞。但當時的土耳其政府并未追責腐敗官員與承包商,還將重建家園的合同繼續(xù)委托給遭到公眾質疑的公司,引發(fā)民怨沸騰,“地震不殺人,建筑殺人”成為流行語。有測算顯示,這導致執(zhí)政黨在2002年大選中失去了超過20%的支持者,而2001年新成立的正義與發(fā)展黨打起反腐敗的大旗,贏得大選。
當時的正義與發(fā)展黨領導人,就是如今執(zhí)政已達20年的土耳其現任總統(tǒng)埃爾多安。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土耳其南部居民生活在抗震能力較差的建筑物中。這些建筑物多采用無鋼筋磚砌體結構和低層混凝土框架,因此在震動中十分脆弱,易坍塌。
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的Arzu Arslan Kelam及同事去年3月在《土壤動力學與地震工程》雜志上發(fā)表的研究中指出,土耳其南部最大城市加濟安泰普中心地區(qū)的建筑物,在6.5級地震中就會受到中等至嚴重的破壞。這是因為大多數現有建筑物都采用低層磚砌體結構,彼此間距又非常近。
抗震
正常情況下,居民樓的房屋抗震等級在7級及以上,抗震設防等級在6-9度之間,抗震設防等級越高,要求越嚴格。不同的城市建造的商住樓房屋抗震等級也不盡相同,根本原因是每個地方地形和指標值不同的,房屋抗震等級將結合當地具體情況確定。依據我們國家行業(yè)標準,商住樓明確了房屋抗震等級,主要包含甲.乙.丙.丁4個等級。
房屋抗震等級:
1、甲類建筑:重要建設工程和地震發(fā)生時可能會發(fā)生比較嚴重次生災害工程建筑,地震災害破壞后也會產生非常大的社會效應或財產損失。
2、B類建筑:歸屬于地震發(fā)生時不可以中斷或者需要盡快恢復工程建筑。地震災害破壞后,也會產生非常大的社會效應或相當大的財產損失,包含城市極為重要的公用設施和人流密集的多層大型公共建筑。
3、甲類.B類建筑:當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達到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需求;當地區(qū)抗震設防等級為9度時,應達到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要求。
4、丁類建筑,其地震災害破壞不影響甲.乙.C類建筑,社會效應和財產損失輕微,一般儲存價值低.人員活動少.單層倉庫等無次生災害。
5、丙類建筑應歸屬于除甲、乙、丁類建筑以外的建筑,如居住建筑、寢室和公寓樓。丙類建筑必須符合該地抗震設防烈度的需求,當建筑場地為一類時,除6度外,應容許依據該地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結構措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