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最新:中炬高新收購定增均告敗首虧或達6億 姚振華痛失大股東之位火炬集團卷土重來
中炬高新(SH:600872)持續(xù)了8年的股權爭奪戰(zhàn)終于落幕,通過不斷舉牌上位的“野蠻人”寶能系敗走麥城失去了大股東之位,而中炬高新將出現1995年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月16日晚間,中炬高新公告稱,控股股東中山潤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潤田”)所持公司1.53%股權將被拍賣。
目前,中山潤田持股比為13.75%,仍為單一大股東。但是,第二大股東中山火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火炬集團”)與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合計為15.48%,已經超過中山潤田。
這場持續(xù)了8年的股權爭奪戰(zhàn)或將以姚振華控制的中山潤田失去控股股東之位而告終。
長江商報記者發(fā)現,股東之間的股權爭奪,受傷最大的仍然是中炬高新。這幾年,資產收購遭反對失敗,定增募資遭反對失敗,在同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布局之時,公司發(fā)展近乎停止。
2022年,根據業(yè)績預告,中炬高新虧損最高為6.14億元,這也是公司首次虧損。
金龍魚、魯花都已入局醬油市場,行業(yè)競爭加劇,中炬高新的危機來了。
鼎暉系助力寶能系敗退
被動減持繼續(xù),姚振華打造的寶能系節(jié)節(jié)敗退。
根據最新公告,今年3月21日至22日,中山潤田所持中炬高新1200萬股股份(約占總股本1.53%)將被搬上阿里巴巴司法拍賣網絡平臺的貨架。
此前,這部分股權已經拍賣過一次,因賣競得人深圳訊方商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未按時繳款,法院重新拍賣。
2月16日,中炬高新披露,由于與中航信托借款合同糾紛,中山潤田于去年10月披露被動減持計劃,擬減持不超過3.95%股權。截至2月15日,已減持1.30%股權,減持計劃尚未完成。
目前,中山潤田對中炬高新的持股比為13.75%,已經退出了第一大股東之位。
與之對應的是,公司第二大股東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合計為15.48%,超越中山潤田成為第一大股東。
這是時隔八年,火炬集團重新奪回第一大股東之位。
2015年,姚振華打造的寶能系,在資本市場上似乎是如日中天,掀起腥風血雨的寶萬之爭(寶能、萬科),血洗南玻A,從火炬集團手中“搶走”中炬高新控制權。
當時,火炬集團曾準備反擊,但這一計劃最終沒有實施。2018年,前海人壽將所持中炬高新股權轉讓給中山潤田,成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東。2019年,姚振華正式入主中炬高新,成為其實際控制人。
在這一過程中,火炬集團一直沒有動作。
變化始于2021年四季度,寶能系的流動性承壓問題日益突出,中山潤田所持中炬高新的股權持續(xù)減少。2021年三季度末,其持股比為25%,到今年一月底為13.75%。
寶能系所持股份持續(xù)減少,火炬集團趁機收復失地,助力來自鼎暉系。
去年7月,上海鼎暉雋禺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鼎暉雋禺”)首次出手增持,四個月后,再次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此外,鼎暉雋禺的一致行動人鼎暉桉鄴、以及二者的關聯(lián)方CYPRESSCAMBO,L.P.通過認購流通A股收益權,持有公司0.83%股權。
截至今年1月17日,鼎暉雋禺的一致行動人等合計持有中炬高新4.61%股權。
隨著鼎暉系與火炬集團的結盟,中炬高新的大股東之位變更,火炬集團終于重新奪回了公司第一大股東之位。
姚振華也曾想保住大股東之位。2021年6月,中炬高新曾披露,中山潤田擬增持不低于1%股權,結果,僅增持0.08%股權。原因為,中山潤田及其關聯(lián)方出現資金流動性問題,未能履行相關增持計劃。
2月7日,寶能汽車、寶能集團等公司及姚振華,新增被執(zhí)行人信息,執(zhí)行標的約17.59億元,執(zhí)行法院為廣州中院。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fā)現,去年以來,寶能系所持南玻A、韶能股份等股份均在減少。
市場人士判斷,寶能系陷入流動性危機,收縮回血是趨勢,姚振華敗退中炬高新的可能性較大。
資產五年止步行業(yè)掉隊
一雪前恥,火炬集團有望重新上位,但中炬高新已經被耽誤了。
作為“千年老二”的中炬高新,雖然與“醬茅”海天味業(yè)差距較大,但曾穩(wěn)居在行業(yè)第二的位置上,但如今,行業(yè)“老二”的地位已然不保。
資產規(guī)模方面,2017年底,中炬高新總資產為53.05億元,2018年底至2021年底分別為59.84億元、59.54億元、66.59億元、59.18億元。2022年9月底,公司總資產為59.92億元。2017年至2022年底,總資產并無明顯變化。
同期,海天味業(yè)的總資產從163.36億元增長至326.83億元,翻了一倍。千禾味業(yè)總資產從11.96億元增長至27.08億元,也已經翻倍。
從經營業(yè)績方面看,2017年至2021年,中炬高新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從4.53億元增長至7.42億元,累計增長約63.80%。
同期,海天味業(yè)的凈利潤從35.31億元增長至66.71億元,整整增加超過30億元。
2022年,中炬高新的凈利潤預計為虧損3.14億元至6.14億元,同比減少10.56億元至13.56億元,主要是對未決訴訟計提預計負債9億元至12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為5.56億元,同比下降22.60%。這是中炬高新自1995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目前,海天味業(yè)尚未披露2022年業(yè)績預告,千禾味業(yè)預計實現的凈利潤為3.10億元至3.54億元,同比增長40%至60%,扣非凈利潤3.05億元至3.49億元,同比增長40%至60%。其扣非凈利潤與中炬高新的距離越來越小。
中炬高新為何會掉隊?
長江商報記者發(fā)現,寶能系入主后的資本運作多以失敗告終。
2019年,寶能系籌劃推動中炬高新斥資3.4億元收購廣東廚邦20%股權,實現全資控股,遭到反對而作罷。
入主之后,姚振華曾想加快推動中炬高新產業(yè)布局,拋出一份高達78億元的定增募資方案,用于陽西基地300萬噸調味品擴產項目。根據公司披露,這是當時調味品行業(yè)規(guī)模最大的定增募資,預計每年給公司帶來收入204.09億元、凈利潤51.57億元。屆時,中山潤田持股比例上升至42.31%。
但是,實施這一項目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處置旗下房地產業(yè)務。最終,定增募資計劃以流產告終。當然,這也與寶能系流動性危機爆發(fā)有關。
分析人士稱,寶能系推動中炬高新的資本運作處處受阻,與二股東之間的暗戰(zhàn)有關。
如今,火炬集團重新獲得第一大股東之位,正式奪取控制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其面臨的挑戰(zhàn)不小。一方面,醬油行業(yè)市場需求有所減少,另一方面,行業(yè)迎來新的入局者,金龍魚、魯花等相繼推出了醬油等調味品。
被耽誤了的中炬高新,靠什么保住“老二”位置并崛起呢?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