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的“輪椅人”
“我得到了很多榮譽,感恩感激之余也很惶恐,現(xiàn)在的成績來自政府的關懷和扶持,還有很多愛心企業(yè)和人士的幫助,我一個人是走不遠的。”12日,甘肅張掖市集善樂業(yè)殘疾人輔助性就業(yè)中心主任劉韋評對記者說。
劉韋評給地震后嚴重失眠的殘疾人進行康復治療。(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劉韋評今年52歲,高位截癱已有27年。多年來,他經歷了消沉、探索、重生的艱難歷程,用堅強意志和艱苦努力“披荊斬棘”,不僅讓自己和家人過上了好日子,而且鼓勵身邊的“輪椅人”多接觸外界,建立自信心。
劉韋評用了六七年才真正走出陰霾,重新開始融入社會工作、生活。輪椅上的日子讓他深知“輪椅人”的艱辛和不易,出門時,吃飯限量、不敢多喝水,泡腳時感覺不到水溫。因為自己淋過雨,他就想為其他殘疾人撐把傘。
從2004年開始,劉韋評為身邊的殘疾朋友送生活用品、護理用品、分享康復經驗,以家庭為單位聚會。后來,他成立“張掖市韋評殘疾人工作事務所”,為大家做傷后心理健康疏導,開展身心康復講座,聯(lián)系愛心企業(yè)支持,帶著大家做微商,“盡量讓大家從殘疾人的傷痛中走出來,回歸社會,通過努力有點收入,哪怕是能為自己和家人交個電話費。”他說。
劉韋評講述說,有一年,在張掖市殘聯(lián)支持下,他注冊成立了甘肅省輪椅軍團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吸納了20多位殘疾人。但彼時沒有工作場地,他便將自家房屋“充公”,周一至周五安裝電腦用來辦公,并個人出資動員母親為大家提供餐飯。
“我們的努力慢慢被別人看到,政府為我們提供了更大的辦公場地,也有企業(yè)主動提出為殘疾人提供崗位。在各方的幫助下,企業(yè)發(fā)展得越來越好。”劉韋評說。
再后來,劉韋評創(chuàng)辦就業(yè)基地,秉承“數智賦能,讓殘疾人生活得更有尊嚴”理念,為殘疾人群體增技賦能、輸送崗位、開展適殘輕體力數字化就業(yè),匹配適合的工作。
“多年的助殘就業(yè)工作,我們陪伴一個又一個殘障兄弟姐妹敞開心門,走出家門,身心無障礙融入社會。”劉韋評稱,基地殘疾人互聯(lián)網就業(yè)張掖模式正在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認可和借鑒,先后被國務院殘工委授予“全國殘疾人之家”,被中國殘聯(lián)評為“國家級殘疾人職業(yè)培訓基地”,被中國助殘志愿者協(xié)會評為“全國陽光志愿助殘基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