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紅色防線 ”彰顯“紅色擔當 ”
有一種力量,催人奮進。有一種精神,令人動容。
臺風“煙花”來勢洶洶,江北區(qū)各級黨組織主動扛起責任、嚴守陣地,各級領導干部守土有責、靠前指揮,廣大共產黨員挺身而出、沖鋒在前,把防臺防汛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場,將戰(zhàn)斗堡壘前移到抗臺第一線,把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到救災最前沿,讓鮮紅的黨旗在狂風暴雨中高高飄揚。
一個支部
就是一個戰(zhàn)斗堡壘
在暴風驟雨的危急時刻,廣大基層黨組織高舉黨的旗幟,自覺擔當抗臺救災重任,排摸隱患查在前、抗災救援干在前,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由衷贊譽。
洪塘街道抗臺防汛應急隊臨時黨支部由民兵、消防、水利、工程、派出所等9支應急搶險小分隊60余名黨員組成,累計出動近400人次,30車次,12機械臺班,奮戰(zhàn)3個小時成功加固姚江北下梁閘南側防洪堤岸300米,支撐加固樹木260株,排查農村老舊房屋17處,轉移38人,以“應急鐵軍”姿態(tài),讓黨旗在抗臺防汛一線高高飄揚。在江水倒灌進村的危急關頭,孔浦街道路林村黨支部當機立斷緊急聯系車隊,落實新的避災安置點,連夜挨家挨戶上門勸離村民群眾避險,12小時內順利將3000余名村民成功轉移到安全地點,贏得群眾的一致好評。
區(qū)直各單位黨委(黨組)第一時間發(fā)出“紅色號召令”,派出機關黨員干部組建抗臺突擊隊、搶險隊、應急隊,奔赴全區(qū)各避災安置點,主動服務安置群眾,做好物資供應、心理疏導、安全保障等工作,進行24小時值班值守,與街道(鎮(zhèn))共抗風雨、共同戰(zhàn)斗。欣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組建了由200余名黨員群眾組成的欣捷志愿隊,積極參與文創(chuàng)港、老外灘的防臺防汛工作,在狂風暴雨中揮灑汗水,肩扛沙袋,筑起了一道道保衛(wèi)人民群眾的防護墻。
一名骨干
就是一個攻堅班長
黨員領導干部和村社、兩新黨組織書記率先垂范,撲到抗臺一線、帶頭搶險救災,用實際行動為廣大黨員群眾作出了表率。
文教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明皓帶領搶險隊員連續(xù)4天4夜吃睡在單位,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一身雨衣在身上十多個小時都沒有脫下來。范江岸社區(qū)積水漫延,威脅居民用水用電和人身安全,周明皓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一邊實施應急排水,用防水板和沙袋圍堵等措施,對地下車庫和設備間進行隔離防護;一邊指導物業(yè)工作人員牢牢守住用電安全,順利化解險情。面對來勢洶洶的臺風,33歲的莊橋街道居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駿杰一次次赴河塘、地勢低洼地帶查險、報險、處險,冒著風雨和摔落的風險砍伐有安全隱患的樹木,雙眼被風雨打濕、褲腳被污泥浸泡,但他依然用肩膀挑起了防臺防汛的重擔。全區(qū)13名85后村社黨組織書記始終銘記組織的重托和群眾的期望,在防臺防汛這一場“大考”中不曾言說一句苦、一句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讓我們看到了雛雁高飛的壯闊前景。
面對凌晨齊胸深的倒灌江水,大病初愈的前江街道朱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國鈞毫不猶豫奮勇跳入,將一袋袋沙袋牢牢壘到內河封堵口,帶領現場工作人員用時4個小時成功封堵了灌口,保障了一方安全。
洪塘街道寧波森海建筑環(huán)境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孫清泉第一時間組建4支“紅色工地”黨員突擊隊,排摸在建工地情況,主動聯系安置資源,連續(xù)作戰(zhàn)72個小時順利完成200余名工人的安置任務,成功確保了工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名黨員
就是一面鮮紅旗幟
救災面前、危急時刻,廣大黨員充分發(fā)揚先鋒模范作用,堅守崗位、忘我工作、全力奮戰(zhàn),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使命。
外灘街道鹽倉社區(qū)8名黨員女社工連續(xù)5小時肩扛手抬,在70厘米深的積水中,將450個沙袋搬運到倒灌口緊急封堵。積水退卻后,8名黨員女社工又迅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災后恢復和消殺防疫上來。防臺防汛救災減災的征程中,她們從未停下腳步,一步一步走進了群眾的最深處。
“我們是黨員,應該帶頭沖在一線!”爽朗的笑容,堅毅的眼神,一幕幕讓人為之感動的場景在基層不斷呈現。甬江街道200多名黨員深夜集結,趕赴灣頭島頭,排成百米長蛇陣,將90噸沙子,5000個沙袋通過手手傳遞,運送到圍堰處攔截江水,保衛(wèi)了灣頭開發(fā)建設的成果和灣頭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地勢較低且毗鄰姚江的半浦村渡頭街面臨漫堤風險,慈城鎮(zhèn)緊急集結百余名機關干部、村干部、民兵,和駐慈部隊軍民同心,冒雨加固。在場的每一名黨員心中想的只有一件事:早一分加固好,群眾的安全就多一分。3個多小時的緊急作業(yè)后,一條高達1.8米,長約40米,由800個沙袋組成的防洪屏障牢牢地矗立在堤岸上。“趕緊帶著群眾撤離,去避災安置點!”剛剛結束加固工事,黨員們又緊急投身到群眾安置工作中。
黨員的心中始終牽掛著群眾,群眾的心里也始終支持著黨員。臺風過后,孔浦街道綠梅社區(qū)78歲老黨員張愛娣帶頭清掃路面碎玻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鼓舞帶動周圍的居民一起加入到清掃隊伍,形成一道黨群共同守護家園的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