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壽《天地生君子》作品分享會在西北師大舉辦
10月12日,由西北師范大學中外寫作中心、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聯(lián)合主辦的“文學昆侖”之中生代作家系列活動“今天為什么重提君子——從徐兆壽《天地生君子》說起”徐兆壽《天地生君子》作品分享會在西北師范大學舉辦。
甘肅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范鵬,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原院長、教授彭金山,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楊光祖,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甘肅省當代文學研究會秘書長孫強及山東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五十余人參加了這一活動。
徐兆壽在對新書《天地生君子》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介紹時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禮樂之教、君子之道”概括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而這本書就是“君子之道”的書寫。
從對西部文學尤其是甘肅文學的角度出發(fā),就徐兆壽近年來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孫強認為,徐兆壽的作品從《荒原問道》《西行悟道》到《補天:雍州正傳》,再到最新的《天地生君子》,展現(xiàn)了一條清晰的創(chuàng)作軌跡,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始終貫穿著一種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使命感和責任感。
范鵬說,界定君子的標準其實十分簡單,用三個字來概括就是“有良心”,多加一個字來講就是“不昧良心”?!短斓厣印芬粫?,談天說地、談古論今,以其文史哲貫通的詩人氣質和中外欲打通的文學視野給我們畫出了一幅君子在天地間的宇宙流行圖、人生大道象。
《天地生君子》是對中華文化的一次集中闡釋,該書采用了“先知寫作”的手法,有幾個鮮明特點,第一點“看源起”,作品從中國文化的根和中國上古的思想去考察和考辨,追溯了中華文化的起源;第二點是“視野開闊”,從比較文化的角度去做研究,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探尋中華文化的精髓和中華文化中真正值得傳承和發(fā)揚的方面。
徐兆壽說,佛陀有84000個法門令人得道,君子是否也有84000種形象,但無論如何,在今天,君子不僅僅是儒家所占有,也不僅僅是中國文化所獨有,而是今天全人類文化的共生者,是對知識分子、公民身份的進一步升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