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造車資質可以借鑒證監(jiān)會注冊制
(資料圖片)
2月17日,在北京舉辦的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專家媒體交流會上,原工信部部長,現(xiàn)任全國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回應了最近造車資質關門的傳聞:利用產能過剩控制準入資格,是南轅北轍。
事情的起源是最近有傳言稱:國內生產資質已經不允許銷售了,只能注銷。蔚來成為最后一個代工廠路線的車企,走了特批。小米是北京特批,是強行注銷了寶沃的資質給了小米。以后不會再有新造車公司了。
苗圩指出,已有資質的企業(yè)要看產能利用率,利用率不高的不要再鋪攤子了。而從沒造過車,又想要造車的新勢力,汽車行業(yè)可以借鑒一下證監(jiān)會的注冊制改革,從審批逐步過渡到注冊,不能最后把造車資質變成股市的"殼"。對于市場上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產能過剩"的聲音,苗圩并不認同。他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還將保持高速增長,部分企業(yè)在競爭當中的失利,或者局部的投資過剩不代表整個行業(yè)的過剩,過剩的主要還是傳統(tǒng)燃油車產能。
但是苗圩認為確實應該約束國有企業(yè)和地方政府,國有企業(yè)有擴張的條件和沖動,地方政府和產業(yè)基金為了招商引資會有過度的投資。他建議地方政府不要做大股東,不要領投。其他市場主體只要想投就讓他投,即使失敗了,(固定資產)砸鍋賣鐵也是留在地方。
同在會場的全國政協(xié)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也建議放開,歡迎更多市場主體試錯,拿自己真金白銀投資的,不怕它垮掉。只要政府不投資,就不會出大的問題。除了吹政策暖風,苗圩也強調了"對過往那種一張PPT造車,或者只有一臺樣車,就融了很多錢,還跑到美國去的,也是要加強管理"。針對1月份中國汽車市場疲軟,要求新能源補貼和燃油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回歸的聲音再起。苗圩提出,類似政策不要一年一出,最好一次出臺延續(xù)幾年,讓企業(yè)和市場做好準備。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