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白路漫漫,輕松籌籌集治療費照亮白血病患兒新生之路
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白血病的確診即代表著死神的降臨,縱有家財萬貫也未必能擺脫病魔,重拾健康。但對于資陽市某縣城的這個家庭來說,他們在抗白這條路上已經(jīng)堅持了八年。當在輕松籌平臺籌得第一筆善款時,他們也更加堅定了戰(zhàn)勝白血病的信心。
時間軸上八年的辛酸與苦楚
鄧女士(化名)是這個故事主人公的母親,雖然開口便開始哽咽,但她強撐著說:八年不長,我仍然清楚的記得八年前在等待孩子降生時的忐忑不安,和第一眼看到他時自己的激動和幸福。
2012年4月3日,鄧女士的兒子呱呱墜地,一家人翻閱典籍,為孩子取名熙俊(化名),祈愿他平安成長,前途一片光明。
2014年4月初,這個家庭漫長的噩夢開始了。小熙俊2歲生日剛過,就開始反復發(fā)燒不止。鄧女士和丈夫趕忙帶孩子輾轉(zhuǎn)于多家醫(yī)院,并做了各種檢查,期間還吃了很多的藥,可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zhuǎn)
月底,當醫(yī)院匯總一系列的檢查報告,熙俊最終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隨即被收入院接受治療。
2017年8月28日,在經(jīng)歷了40多個月,一千多個日夜,11次化療及近兩年半的維持治療后,小熙俊最終評估達到了停藥標準,得以出院回家康復療養(yǎng)。
2017年11月28日至2019年2月18日,五次常規(guī)復查均未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結(jié)果良好。一家人本以為惡魔會就此放手,可殊不知,一場更大的噩夢正在悄然醞釀。
2019年12月31日,小熙俊的復查結(jié)果有復發(fā)跡象,9%的標準并不符合醫(yī)學復發(fā)定義。次月,復查結(jié)果顯示病情已出現(xiàn)復發(fā)。
當時正臨近新年,鄧女士與丈夫商量決定,先讓孩子過個好年,一家也先湊湊入院的治療費,可中途卻遇上了新冠疫情,導致一家人被困家中無法出入。
2020年2月24日,小熙俊終于得以入院接受治療,可此時指標已上浮至42.5%…
臨紙哽咽,不知所言,可我們只想孩子能活著
主治醫(yī)生告訴鄧女士,對于目前熙俊的病情來講,移植是唯一的出路。配型成功后,后續(xù)的治療花費至少在50萬元往上。
鄧女士回憶,小熙俊第一次治療花費了將近40萬元的治療費用,當時就想著能扛下來盡量不去給親戚朋友添麻煩,但面對如此重大的疾病,一家人實在無能為力。夫婦二人東家拼湊,西家出借,加上本來的積蓄,勉強湊足了治療開銷,原想著慢慢償還債務(wù),然而突如其來的復發(fā),讓這一切計劃化為泡影。
自從俊熙生病以來,鄧女士辭去了工作全心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的奶奶因患有多年風濕,生活僅僅能自理,孩子的爺爺今年已57歲,為了給熙俊治病,現(xiàn)在還在外面打零工賺錢,前幾年不慎摔到了頭,還動了手術(shù)。
鄧女士說,過年期間,也就是小熙俊這次住院治療前,自己與丈夫又在親戚朋友那里借了了幾萬塊錢,39天的治療下來已經(jīng)花費殆盡,目前還拖欠醫(yī)院2萬多元。
時隔八年,4月3日熙俊八歲的生日,鄧女士思量了很久,臨紙哽咽,不知所言,提筆又落筆,落筆復提筆,決定在輕松籌平臺向大家發(fā)起求助,懇請社會廣大愛心人士救救她們的孩子,給他一個重生的機會。
因為對于她們一家來說,唯有孩子能活著,才是一家人此生最大的希望。
截至目前,小熙俊在輕松籌平臺已募捐到5萬余元善款,然而這些錢在重疾面前卻遠遠不夠。愿年常新,愿人依舊,愿福同享,愿善長存。
好善樂施是中華美德,希望各位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幫幫這個堅強又脆弱的小生命,您在輕松籌平臺上獻出的每一份愛心都將會鐫刻在鄧女士一家人的心中,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