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財富: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卻決定轉(zhuǎn)型
家族傳承是一件百年大計,宜信財富客戶喬遷也是為此早就做好了規(guī)劃。
老喬名叫喬遷,當時是知天命的年紀。2009年賣掉創(chuàng)業(yè)15年的公司,從企業(yè)家轉(zhuǎn)型為天使投資人,開始琢磨“給后代留下什么”這件事兒。幾年后,他又聽到了李錦記的故事。
那年,宜信財富客戶老喬是在洛陽出差。一天早上,朋友阻止了他在酒店用餐的計劃,極力推薦他大老遠從市區(qū)跑到龍門石窟附近,說有一家羊肉湯館一定得嘗嘗。結(jié)果沒想到一碗羊肉湯,影響了他之后的生活。
洛陽樸素的羊湯館,和萬億財富家族李錦記,可以說是傳承的兩個極端。這讓老喬更加清晰意識到,對于家族后代,財富也可能是詛咒。
所以,家族財富傳承是個偽命題嗎?老喬陷入了沉思。
他把家族財富分為四個維度:所有可以折成現(xiàn)金的物質(zhì)資產(chǎn),是第一類金融財富;然后是人力財富,“這是核心,人都沒了還談什么家族?”第三項是社會財富,即家族為社會做的貢獻與社會影響力;第四,文化財富,即家風與價值觀。
近年來,談及高凈值人群的家族財富傳承,必談信托,但從業(yè)者大多談的是物質(zhì)財產(chǎn)的避險與分配。老喬接觸這個工具有些年了,他要把自己的想法賦予其中。
“這是給一個家庭最寶貴的禮物。”老喬感慨說,他可以想象,若干年后,50歲的兒子或許會有沖動為自己寫本書;再過若干年,孫子也可能在他50歲時為兒子出一本書;或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回看每個階段自己、父輩、甚至祖輩曾經(jīng)互相采訪、真情流露的視頻,“這樣下去我們傳承的就不再是家譜,而是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家風”。
企業(yè)家的、教師的、工人的、醫(yī)生的……許許多多中國人正向積極的家風匯聚在一起,這不僅是宜信財富的中國夢,“也是我們共同的中國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