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觀天下!比亞迪一超,吉利長城兩強,理蔚小零上岸追趕,中國自主車企最新格局!
最近各大車企的財報出的也差不多了,那在2022年,哪家車企最能賺錢?
又有哪些車企雖然賣得不錯,但實際還在虧本?
(相關資料圖)
本文將從銷量、營業(yè)收入、毛利、凈利潤、研發(fā)費用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六個維度,對比分析比亞迪、長城、吉利、蔚來、小鵬汽車、理想和零跑七家中國自主品牌。
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
(本文主要基于已披露的年報文件。上汽、一汽、長安、奇瑞等完整年報文件未公布,以及哪吒等未上市車企沒有披露年報。)
年銷量:只有一家新能源銷量破百萬
首先是全年銷量。
比亞迪以186.65萬輛的銷量排名第一,吉利、長城分別以143.3萬、106.17萬輛位居第二和第三。
新勢力這邊,雖然銷量同比都在增長,但放在行業(yè)里對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當然,吉利和長城銷量中還包括燃油車的銷量。
如果只算新能源車型,吉利賣了32.87萬輛,仍然可以排在第二位;但長城新能源車年銷11.99萬,只能排在第六位。
另外,后六家新能源車型銷量加起來為93.62萬,大概是比亞迪的一半。
總收入:一家營收頂六家
比亞迪銷量碾壓后幾家車企,所以從營業(yè)收入來看,比亞迪以4240.61億元繼續(xù)排在第一位,差不多和后六家收入總和相當。
吉利和長城收入均破千億,位列第二第三。
新勢力這邊,蔚來和理想突破400億,向500億進發(fā)。一直處在組織架構調整期的小鵬,雖然營收同比增長27.95%,但268.6億的成績只能讓公司排在第六位。
而上市后第一次交年報的零跑,營收同比增長295.41%,差不多增加兩倍,但和其他新勢力仍然存在差距。
毛利潤和毛利率:毛利也一家頂六家,毛利率基本在10%以上
從毛利潤來看,比亞迪繼續(xù)穩(wěn)坐第一的位置。并且,722.45億元的毛利潤仍然大于后六家總和。
不過這次第二第三稍稍換了一下,長城以266.01億的毛利排在第二。
理想則以87.9億的毛利占據新勢力之首,零跑依舊墊底,并且也是七家里唯一一家毛利還未轉正的企業(yè)。
而從毛利率來看,理想反而以19.4%位居第一,長城以0.03%的差距排在第二,比亞迪則排在第三。
新勢力中的其他幾家,小鵬和蔚來毛利率均超過10%。零跑由于毛利未轉正,因此毛利率也為負,為-15.40%。
凈利潤:新勢力們仍未轉正
幾個衡量指標中,凈利潤能最直觀地展現一家企業(yè)能賺多少錢。七家車企里,比亞迪以166.22億的成績又回到第一位,長城吉利還是第二第三,分別為82.53億和46.50億。
但新勢力的凈利潤均未轉正。其中蔚來虧得最多,凈虧損144.07億,小鵬次之,凈虧損91.4億。
雖然看起來最有希望轉正的是理想,但2021年理想凈虧損為3.2億,和自身相比,情況并不算十分樂觀。
研發(fā)費用:新勢力中蔚來最多,整體僅次于比亞迪
在一家企業(yè)未能保證盈利時,研發(fā)費用和凈虧損往往是正相關的關系。
所以也就能看到虧了140多億的蔚來,研發(fā)費用排在第二,共支出108.36億元,僅次于比亞迪。
其他幾家,理想、吉利、長城和小鵬的研發(fā)費用都在60億左右,零跑最少,研發(fā)費用為14.11億元。
比亞迪、長城、理想和零跑也公布了自家研發(fā)人員數量。
其中,比亞迪共有研發(fā)人員69697名,是四家里最多的;長城、理想和零跑研發(fā)人員數量分別為23850、4838和2195名。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基本儲備充分
各家車企賬面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數額可以反映出這家企業(yè)的現金流狀況,以及償債能力,或者說應對緊急資金需求的能力。
七家企業(yè)中有六家超過260億,比亞迪依舊排在第一,蔚小理也均超過350億。
零跑汽車相對來說資金較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數額為69.49億元。
從行業(yè)整體來看,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會進一步增加,全年銷量將達到850萬-900萬輛,新能源、智能化、電氣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而比亞迪已經在新能源市場占據上風,營收、毛利、凈利潤等各方面已經進入良性循環(huán)。
并且從細分市場來看,10萬-30萬區(qū)間基本都是比亞迪的車型,還有未上市的仰望、騰勢車型,目標占據更高的價格區(qū)間。未來,比亞迪的優(yōu)勢很有可能繼續(xù)越滾越大。
其他營收基本穩(wěn)定的傳統(tǒng)車企,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新能源研發(fā)投入,保證轉型的路上不被落下。
但對于新勢力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如何扭虧為盈、如何平衡研發(fā)投入和各項財務指標。
畢竟,市場是殘酷的。一旦跌倒,想要再爬起來會變得十分困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