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訊!既有“近愁”也有“遠憂”,歐洲天然氣短缺可能“卷土重來”
最近幾個月歐洲天然氣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由于供應充足和消費減少,歐洲天然氣期貨自年初以來已下跌約45%。然而,遠期天然氣市場的交易依然火熱。
供應風險仍存歐洲天然氣短缺可能“卷土重來”
(資料圖片)
1.2022年歐洲天然氣消費量下降幅度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2022年,歐洲天然氣價格進入高波動階段:2月,由于俄烏沖突影響,德國天然氣現(xiàn)貨價格從90歐元/兆瓦時飆升至250歐元/兆瓦時,隨后快速回落;6月,由于德國進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總量從1760兆瓦時/日快速下降至暫無進口量,德國天然氣現(xiàn)貨價格再度從90歐元/兆瓦時飆升至315歐元/兆瓦時,隨后經(jīng)過長達半年多的調整才逐步回歸至50歐元/兆瓦時的正常水平。根據(jù)德國聯(lián)邦網(wǎng)絡局數(shù)據(jù),2022年,德國天然氣全年交易均價為235.45歐元/兆瓦時,較2021年96.85歐元/兆瓦時的全年交易均價增長143.11%。與此同時,歐盟碳市場碳配額價格也從2022年10月初的66.65歐元/噸的低位持續(xù)攀升至2022年年末100歐元/噸的高位。
2022年,歐洲天然氣消費量下降幅度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根據(jù)IEA的數(shù)據(jù),2022年,歐洲天然氣消費量較2021年的6090億立方米下降13%至5220億立方米,其中超過40%的需求降幅集中在2022年的四季度,也就是市場所預期的歐洲天然氣需求高峰的冬季取暖季,這一降幅相當于供應歐洲4000多萬個家庭一年所需的天然氣量。其中,德國、荷蘭和芬蘭的天然氣消費量較2021年分別下降70億立方米、50億立方米和10億立方米,降幅分別為15%、22%和47%。分部門來看,發(fā)電需求下降約60億立方米,降幅4%;包括居民和商務在內(nèi)的配電網(wǎng)絡相關需求下降約340億立方米,降幅15%;工業(yè)需求下降約300億立方米,降幅20%。
歐洲實現(xiàn)天然氣需求量下降的主要路徑在于需求側的主動減量、能源消費結構的轉變以及自然條件的助力,三個因素相互影響。首先,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到?jīng)Q定性作用。在歐洲天然氣高價格的環(huán)境中,歐洲居民和商業(yè)部門對于天然氣消費的行為模式發(fā)生了明顯轉變,這使得建筑內(nèi)的天然氣消費量至少減少了70億立方米。根據(jù)IEA披露的數(shù)據(jù),智能恒溫器供應商的抽樣數(shù)據(jù)表明消費者將恒溫器的溫度平均降低0.6℃,同時也減少住宅和商業(yè)建筑內(nèi)部熱水和高耗電電器對天然氣的需求,這種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歐盟主導的減少能源需求運動的回應,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歐盟國家天然氣消費量較2016年至2021年均值下降15%。此外,天然氣價格在2022年三季度持續(xù)上漲使得居民部門有充足的時間提前為冬季取暖選擇天然氣的廉價替代品,例如木屑、木炭、可燃廢物和低質量燃料油。
其次,能源消費結構的快速調整也導致歐洲對天然氣需求的下降。德國是歐洲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北溪”項目在歐洲的對接終點,其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根據(jù)德國聯(lián)邦網(wǎng)絡局公布的2022年德國電力數(shù)據(jù),2022年德國總發(fā)電量為506.80太瓦時,較2021年的505太瓦時增長0.4%;德國電力總需求量為482.2太瓦時,較2021年的504.4太瓦時下降4%。從發(fā)電端來看,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量扭轉2021年的頹勢成為彌補天然氣發(fā)電量缺失的重要一環(huán)。2022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總量為233.90太瓦時,較2021年的215.5太瓦時增長8.50%。其中,風力發(fā)電量為100.50太瓦時,較2021年的89.40太瓦時增長12.40%;光伏發(fā)電量為55.30太瓦時,較2021年的46.60太瓦時增長18.7%。拓展到全歐洲,2022年光伏和風力新增裝機量達到50GW,同時由于自然條件的助力,2022年上述兩項發(fā)電量彌補了相當于11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求。
此外,由于德國放松對于煤炭發(fā)電機組的管控,2022年德國共計12臺煤炭發(fā)電機組回歸電力市場,德國煤炭發(fā)電量顯著增長也彌補了天然氣和核能發(fā)電量下降的空缺。2022年,德國傳統(tǒng)能源發(fā)電量為272.90太瓦時,較2021年的289.4太瓦時下降5.7%。其中,天然氣發(fā)電量僅增長1.7%,褐煤發(fā)電量增長5.4%,無煙煤發(fā)電量增長231.40%,但是核能發(fā)電量下降49.80%。
最后,2022年四季度歐洲大陸氣溫高于2018年至2021年的均值,居民取暖需求低于市場預期。同樣以德國為例,2022年11月德國平均氣溫為6.4℃,較2021年和過去4年均值分別高1.1℃和1.7℃;今年1月,德國平均氣溫為3.5℃,較2021年和過去4年均值分別高0.9℃和1.5℃。去年冬季及今年春季的歐洲氣溫高于市場原本預期的“冷冬”情況,由此德國居民部門在2022年11月和12月日均天然氣消費量分別為1184兆瓦時和1871兆瓦時,較2021年同期下降29.05%和8.02%。
2.美國LNG發(fā)揮替代效應保障了歐洲天然氣庫存安全
從液化天然氣(LNG)市場來看,盡管LNG價格同步上漲,但從總量來看,2022年美國為歐洲提供了LNG進口總量的四分之一。2022年美國LNG均價為6.41百萬英熱,較2021年的3.84百萬英熱上漲6.93%,同時2022年歐洲總LNG進口量達到了1700億立方米,較2021年的1040億立方米增長63.46%。其中,歐洲自美國進口LNG的數(shù)量達到了430億立方米,占其進口總量的25.30%,占進口增量660億立方米的65.15%。此外,歐洲自卡塔爾、埃及和挪威進口的LNG數(shù)量分別達到了50億立方米、50億立方米和30億立方米,而自俄羅斯進口的LNG數(shù)量下降到只有20億立方米。從季節(jié)性來看,歐洲進口LNG的數(shù)量主要集中在2022年9月至12月,其中11月進口量接近180億立方米,這也為緩解歐洲四季度供需矛盾提供了主要的工具。
歐洲LNG進口量的激增為2022年四季度歐洲天然氣庫存提供了保障。根據(jù)GIE的數(shù)據(jù),2022年9月底,歐盟天然氣庫存儲備量就已經(jīng)達到87%的高水平。其中,葡萄牙、波蘭、法國、丹麥、瑞典、德國、西班牙、意大利、荷蘭和比利時的天然氣庫存量均超過了90%,克羅地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捷克的天然氣庫存量在80%至90%。
在此后的兩個月內(nèi),由于氣溫偏暖以及天然氣價格回落,歐洲各國都迅速進行主動補充庫存的行動。
截至2022年11月26日,歐洲整體的天然氣庫存量達到94,87%,儲存量為1060.27太瓦時,日均儲存量為339.79吉瓦時,日均輸出量為2723吉瓦時,可用天數(shù)凈換算為389.8天。其中,德國天然氣庫存量在2022年11月中旬達到99.9%的歷史高峰,此指標顯著高于2021年和2018—2021年的均值水平,這也為冬季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平穩(wěn)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3.四季度開始歐洲仍會面臨能源供需的選擇和困境
2023年一季度,歐洲天然氣市場價格平穩(wěn)回落。荷蘭TTF天然氣現(xiàn)貨價格從1月初的70歐元/兆瓦時回落至4月11日的43.3歐元/兆瓦時;德國天然氣現(xiàn)貨價格也從1月的79.78歐元/兆瓦時回落至目前的44.15歐元/兆瓦時。整體來看,歐洲天然氣價格已經(jīng)回歸到低位區(qū)間并平穩(wěn)運行。根據(jù)德國聯(lián)邦網(wǎng)絡局的數(shù)據(jù),俄烏沖突和“北溪”管道被炸的負面影響暫未結束,德國仍然沒有進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而德國天然氣的進口量從去年4月的5608兆瓦時/日下降至目前的3000兆瓦時/日左右的水平。與此同時,德國也將天然氣出口量從去年4月的2450兆瓦時/日調低至500兆瓦時/日左右的水平,以優(yōu)先保障國內(nèi)天然氣供應。
短期來看,歐洲市場暫無穩(wěn)定的供應商能夠迅速彌補俄羅斯造成的天然氣供應缺口。然而,天然氣需求側也同樣明顯下降,前3個月德國天然氣月均消費量分別為1589兆瓦時/日、1689兆瓦時/日和1488兆瓦時/日,較2022年同期下降363兆瓦時/日、105兆瓦時/日和245兆瓦時/日。德國乃至歐洲即將進入5月至9月的需求淡季,供需矛盾的明顯緩和也將反映在庫存端,截至4月6日,德國天然氣庫存量為160.57太瓦時,占總庫存量的64.35%,高于去年同期35.92個百分點;歐洲天然氣庫存量為629.33太瓦時,占總庫存的55.83%,高于去年同期28.57個百分點。因此,截至今年9月之前,在無其他變量的影響下,歐洲天然氣市場將保持在較為穩(wěn)定的局面。
展望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歐洲天然氣市場仍然面臨一些較為現(xiàn)實的困境。
第一,歐洲將面臨俄羅斯天然氣在2023年幾乎全年缺失的局面。盡管俄烏沖突始于2022年2月,但俄羅斯切斷天然氣出口時間是從2022年7月,2022年全年歐洲進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總量為600億立方米,而在“北溪”項目整體停滯后,俄羅斯僅有一根天然氣管道進入歐洲以提供出口,預計年出口量接近20億立方米。
第二,歐洲境內(nèi)LNG的供應和進口LNG都將面臨緊張局面。根據(jù)歐盟委員會數(shù)據(jù),歐盟預計在2023年年末增加400億立方米LNG進口能力,但實際上只有200億立方米的LNG能夠被輸送到終端消費市場,能源市場價格的快速下跌導致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無利可圖。
第三,從全球來看,中國經(jīng)濟的增速和增長潛力仍然超出多數(shù)主要經(jīng)濟體,中國也將加大在全球市場采購LNG的數(shù)量。
第四,隨著原油和煤炭價格的顯著下降,歐洲能源和電力市場對于上述兩項的需求量將保持增長并在能源安全的影響下產(chǎn)生依賴,但是2023年歐盟委員會通過新的綠色協(xié)議條款將加劇碳配額的供需矛盾,高額的碳價格將成本逐步分攤到歐洲居民和企業(yè)。
第五,歐洲自然條件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也將對可再生能源和冬季需求造成重要影響,但這屬于不可控的變量之一。根據(jù)IEA的統(tǒng)計,歐洲全年安全底線的天然氣需求量為3950億立方米,而總供應量預計為3380億立方米,供需差額達到570億立方米。為了彌補供需缺口,歐洲市場只能沿用2022年的措施,例如通過可再生能源、煤炭消費增量以及消費模式轉變彌補供需缺口。唯一不同的是今年德國和法國的核能發(fā)電以及歐洲南部的水力發(fā)電預計將扭轉2022年大幅下降的趨勢,為全年帶來相當于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發(fā)電電力。
整體來看,在歐美經(jīng)濟沒有系統(tǒng)性風險的沖擊之下,“去俄羅斯”倒逼歐洲迅速完成能源消費結構和供應模式的轉變,短期在高庫存和低需求的驅動下,天然氣價格進入平穩(wěn)運行階段,但是今冬明春歐洲仍然面臨保障天然氣供應的難題,預計天然氣價格波動率將在三季度末開始增加。(作者單位:建信期貨)
分析人士:庫存目前維持高位
英國和荷蘭天然氣批發(fā)價格在周一早盤小幅上漲,因天氣預報顯示本周和下周天氣變冷,不過風力發(fā)電量和法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的增加抵消了這一漲幅。近兩周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xù)下跌。
光大期貨能源化工分析師杜冰沁認為,近期歐洲天然氣TTF價格整體振蕩偏弱,主要是由于氣溫逐步回升,進入需求淡季,整體需求出現(xiàn)季節(jié)性回落,而供應方面進口同樣偏弱,庫存逐漸累積。截至一季度末,歐洲天然氣庫存絕對值達到625億立方米的水平,平穩(wěn)經(jīng)過取暖季節(jié),同比增加340億立方米。
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過去幾天里,天然氣存儲設施轉為凈注入,這是自去年秋季以來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
“目前,歐洲天然氣庫存維持較高位置,在冬季取暖需求結束的情況下,歐洲天然氣庫存少見地維持在55%以上,這有賴于去年冬天溫暖的天氣和大量的前期儲備?!鄙耆f期貨能源分析師董超表示,雖然歐洲天然氣價格近期一直在低位徘徊,但長期期貨價格已經(jīng)開始反彈,說明去年夏季歐洲天然氣價格暴漲的陰影仍然沒有散去,市場擔心歐洲脆弱的天然氣市場在未來再次受到打擊。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能源與碳中和首席分析師金曉認為,從歐洲天然氣庫存的移動軌跡來看,需求的坍塌程度是很可怕的。在供應嚴重受限的情況下,歐洲天然氣的庫存竟然回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時的水平,也就是當下需求之弱已經(jīng)超過了疫情危機時的水平?!皻W洲天然氣庫存向上的拐點大概是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時,庫存偏離度從-30%一路上升到65%附近,庫存拐點開始隱現(xiàn)?!?/p>
“從我們測算的歐洲天然氣真實需求的數(shù)據(jù)來看,需求下行的幅度令人瞠目結舌,市場此前低估了需求彈性?!苯饡哉J為,進入到二季度之后,需求的同比降幅預計會逐步收窄。隨著取暖季的結束,居民和商業(yè)部門對于需求的壓制將會逐漸淡化,接下來需重點關注天然氣發(fā)電和工業(yè)部門的恢復情況。2023年一季度,天然氣發(fā)電量同比降幅仍然高達21%,而2022年全年天然氣發(fā)電需求降幅也僅為7.3%。天然氣發(fā)電量大幅下降的背后是需求出了問題,這里的需求并非只是天然氣的需求,而是電力的需求。不僅是天然氣發(fā)電量在2023年一季度大幅下降,煤炭的發(fā)電量同期降幅也高達16%。煤炭的點火價差也由過去的暴利轉變?yōu)楫斚碌奶潛p狀態(tài),說明電力市場已經(jīng)不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法國核電在運營的產(chǎn)能逐步下降,說明需求整體仍在下行。
展望下半年,杜冰沁表示,歐洲市場仍面臨來自供應端的缺口,需要進口和去年相當量的LNG來補充俄羅斯管道氣的缺口。在已經(jīng)到來的補庫季節(jié),歐洲天然氣進一步下行空間較為有限,隨著三、四季度需求旺季的再度來臨,屆時需求將提振價格上行。
金曉表示,目前歐美天然氣都尚未形成較為明確的庫存頂點,原因在于需求十分疲弱。在庫存見頂之前,氣價很有可能尚未見底。接下來,市場會進入到新的平衡態(tài),在底部區(qū)間振蕩可能是貫穿今年未來3個季度的主旋律?!拔覀円廊痪S持對TTF和HH的振蕩評級,TTF和HH運行區(qū)間分別為40—80歐元/MWh和2—3.5美元/MMBtu?!苯饡哉f。
值得注意的是,到今年夏天,連接俄羅斯和歐洲的輸氣管道將會全部關閉。董超表示,歐洲將更加依賴LNG的進口,屆時如果風電、水電或者核電再出現(xiàn)像2021年的大幅下降情況,歐洲可能再度遭遇能源短缺壓力??傊?,少了管道天然氣這一最為穩(wěn)定的能源來源,歐洲的能源安全將比以前更為脆弱。此外,根據(jù)俄羅斯公布的計劃,2023—2025年天然氣的出口會進一步減少至1252億立方米,僅相當于2021年的60%?!斑@部分供應的減少將對全球天然氣市場造成極大的影響,歐洲及亞洲市場出于對LNG的爭奪,會讓氣價保持在一定高度,氣價很難回到從前的水平?!?/p>
金曉認為,目前歐洲能源危機暫告一段落,在沒有極端意外事件發(fā)生的情況下,供應對于市場的影響預計會非常有限,市場的驅動力已經(jīng)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就轉成需求。需求若不能出現(xiàn)強勢復蘇,那么整體將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tài)。
道達爾CEO表示,過去幾年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的危機尚未完全結束,因為該地區(qū)仍面臨供應受限以及海外供暖和發(fā)電燃料競爭加劇的問題,認為歐洲已經(jīng)解決了這個問題的想法是錯誤的,歐洲仍然存在供應缺口。雖然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已從2022年的高位暴跌,但是到年底可能會再次上漲,因為歐洲需要在冬季之前補充庫存,同時中國的能源需求正在反彈。
“亞洲市場和歐洲市場是聯(lián)通狀態(tài),因為兩者都需要通過LNG船貨資源來調節(jié)自身的供需缺口?!苯饡哉J為,中國天然氣需求倘若大幅上升,勢必會增加歐洲補庫的難度,也會對LNG現(xiàn)貨價格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但目前來看,中國天然氣需求對于國際LNG市場影響相對有限。此外,由于中俄東線管道容量的擴大,預計該管線對中國供應在2023年將增加50億立方米以上,從而減弱中國對于LNG進口需求,預計下半年中國需求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
董超表示,亞洲尤其是中國與歐洲對液化天然氣有天然的競爭性,北美、澳洲、中東三大天然氣輸出地到中國和歐洲的距離相差不大,兩者之間的競爭主要依靠價格,目前亞洲與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也基本處于相同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天然氣需求的上升對歐洲的天然氣儲備有較大影響。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關鍵詞: